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質化研究方法
Qualitative Research 
開課學期
100-1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 
授課教師
張錦華 
課號
JOUR7040 
課程識別碼
342 M248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新聞401 
備註
新聞所學生優先,
限學士班四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介紹質化傳播研究方法的觀點與研究過程,以文本分析和嬝奶H相關研究為主;認識質化研究特質,詮釋典範的相關觀點、量化與質化研究差異、質性研究企劃過程、資料收集方法及技巧、研究倫理、寫作方式等;並協助同學選擇碩士論文主題、找出問題意識、整理文獻、擬出研究架構,撰寫研究大綱、並執行質化研究過程。

授課方式:
1. 上課時繳交該周教材閱讀摘要及心得
2. 講授,報告,及熱烈討論
3. 質性研究規劃及寫作
 

課程目標
1. 了解質性研究方法(主要應用於新聞傳播研究方面,包括文本分析和閱聽人分析)之理念、特質、類型、研究過程及倫理等;從國內重要質性研究學者與案例分析中,深入了解質性研究的方法論及其實踐意義。
2. 協助同學寫作質性研究論文:包括選擇論文主題、發展研究概念 (formulation of research question, 評述文獻、擬出問題意識、研究架構),進行訪談,資料分析,並撰寫研究大綱、執行研究過程、寫作研究論文等。
3. 當然最好是??激發迷戀研究的熱情和興趣…….
 
課程要求
研究方法的學習,是在培養思考、觀察、分析、評鑑、及寫作的知識、能力、與習慣。研究報告的評估,不完全在於最後的結果為何,而在於研究過程的學習。當然,更重要的是,絕不可抄襲!!!
學習最可貴的是能夠發現錯誤,坦承錯誤,而不是假裝(或硬拗)自己是對的;因此報告時,非常歡迎你自我反省發現錯誤的歷程。
此外,請練習以理性開放的態度接受批評;眾聲喧嘩,有評論才有進步;評論者請誠懇莊重,出於善意;受評者要練習傾聽對方、自我反省;不論是批評本身,或是接受批評能力的培養,都是各位在學術生涯中(也包括人生當中),最珍貴的一課,也是做一個自主負責公民的基本傳播素養,你一定會從此受益無窮的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A. 主要教材
1. 畢達. (2010).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(2010 全見版). 台北: 小畢空間出版
社。(簡稱畢)
2. 吳芝儀、廖梅花 (2001)。 《紮根理論研究方法》,台北:巨流。 (原書
Strauss, Anselm and Corbin, Juliet [1998].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:
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. )(簡稱Strauss)
3. 胡幼慧編 (1996)。 《質性研究:理論、方法、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》,台
北: 巨流。(簡稱胡)
* 參考:陳向明 (2002).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. 台北, 五南. (很/太詳細的質性研
究教科書)
* 參考:Denzin, N. K., & Lincoln, Y. S. (Eds.). (2000). Handbook of
qualitative research (2nd ed.). Thousand Oaks, CA: Sage. 
* 參考:Denzin, Norman K.(1989) Interpretive Interactionism. 張君玫
(1999)。解釋性互動論。台北:弘智。

B. 大眾傳播相關的質性研究參考
* 蘇蘅等(2009)。 新聞、公關、與危機處理:傳播個案分析 高雄:復文.
* Berger, A. A. (2000).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: An
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: Sag
* Jensen., K. B. (Ed.). (2002). A Handbook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
Research: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ologies. London Routledge.

C. 質性案例選讀(書)
* 陳順孝 (2003). 新聞控制與反控制. 台北, 五南.
* 張錦華、柯永輝、顧玉珍、周月英 (1995) 。《媒體的女人,女人的媒體》,
台北:碩人。(符號學及論述分析案例)
* 張錦華(2003)。《女為悅己者『瘦』》, 台北:正中。
* 夏曉鵑(2002)。 《流離尋岸: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》,台北:台灣
社會研究叢刊。
* 張君玫譯 (1997)。 《重塑女體: 美容手術的兩難》,台北:巨流。 (原書
Davis, K. [1995]. Reshaping the Female Body: The Dilimma of Cosmetic
Surgery.)
* 趙彥寧 (2004)。 《戴著草帽去旅行》,台北:巨流。
* 藍佩嘉. (2008). 跨國灰姑娘: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. 台北: 行人文
化實驗室.

D. 單篇論文
* 黃淑玲(1999)。 〈變調的 “Ngsal”:婚姻、家庭、性行業與四個泰雅族婦女
1960-1998〉,《台灣社會學研究》,2000, 4:97-144。(其他亦有多篇相關研究)
* 林國明、陳東昇 (2003)。 〈公民會議與審議民主:全民健保的公民參與經
驗〉,《台灣社會學》,6: 61-118。 (參與者的認知�立場�態度轉化情形,依據審議
民主理論;同時配合質性和量化資料呈現)
* 孫志硯 (2007). "論述、權力與報業攝影記者職業性別隔離的維繫." 新聞學研
究(91): 125-169。《不可承受之重?初探攝影記者的性別與勞動之關聯》。台大新聞所碩
士論文,2004。
* 孫志硯 (2008). "陽剛特質與媒體職場的性別化實踐:以報社攝影記者的工作為

* 余貞誼(2004)。 《性別意識的認同與實踐:以媒介職場的實踐經驗為例》。台
大社會所碩士論文。
* 蕭蘋:〈新聞專業中的性別政治:媒介組織對女性記者及其報導的影響〉,《新
聞學研究》,NO.81. 2004/8。
* 張煜麟 (2007). "資訊素養者的論域分析:傳記研究法的應用." 中華傳播學刊
(11): 155-208.
* 陳綱佩, 張寶芳, et al. (2007). "科學報導的閱讀與隱喻的角色." 中華傳播
學刊(11): 71~110. (應用符號學、隱喻等)
* 羅玉潔 and 張錦華 (2006). "人脈與新聞採集:從社會資本與組織衝突觀點檢
視記者如何建立與消息來源之間的關係." 中華傳播學刊(10): 195-231.

E. 英文傳播質性研究案例書目
* Alasuutari, P. (ed.)(1999). Rethinking the Media Audience: The New
Agenda. Londong, Sage.
* Ang, I. (1996). Living Room Wars: Rethinking media audiences for a
postmodern world. London and New York, Routledge.
* Ang, I. (1985). Watching Dallas. London & New York, Methuen.
* Morley, D. (1992). Television, Audiences and Cultural Studies.
London, Routledge.
* Morley, D. (1986). Family Television: Cultural Power and Domestic
Leisure. London, Comedia Publishing Group.
* Morley, D. (1980). The 'Nationalwide' Audience. London, British Film
Institute.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